秦始皇陵博物院兵马俑坑。 本报通讯员张天柱摄
石峰遗址皇城台发掘场景。
在杨官寨遗址举行的社会公众进入考古现场活动。
陕西省登记为《规划》的15个大遗址分别是:杨官寨遗址石岙遗址周原遗址丰镐遗址秦雍城遗址椽阳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阿房宫遗址秦始皇陵汉长安城遗址西汉帝陵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陕西大遗址具有分布广面积大等级高的特点。 遗址分布在全省107个县,关中地区尤为密集。 秦咸阳城遗址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等都宫殿遗址,占地面积多在十几平方公里至七八十平方公里。 几十座帝王陵墓的陵园遗址,占地几平方公里至十几平方公里。
来陕西的话需要看兵马俑。 兵马俑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地标。 1974年兵马俑问世,几代人携手守护继承和创新。 2015年以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连续六年被全球最大旅游门户网站评选为“全球最受欢迎博物馆”前25名,保持亚洲第一。
从1979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放,到1998年陕西省决定整合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资源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到今天秦始皇陵文化景区建成开放,转眼已走过43个春秋。 43年来,在世界遗产框架下开展的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保护利用取得了长足发展。
“保护汉长安城遗址,客观上改善和提高了遗址周边数万名群众的生活水平,大遗址与现代社会完美共生。 ”西安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陈斌表示,未来将在此建设汉文化博物馆和相关文物保护文化展示设施,丰富数字体验产品和新型文化旅游服务供应,高质量阐释遗址价值,讲文化故事,延续中华文脉。
近年来,大明宫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在新型文商旅的融合发展上不断探索,营造出独特而不可复制的文化场景。
大明宫不能大规模重建,并不意味着大遗址只能成为“束之高阁”。 多年来,文物保护机构探索遗址“复原”之路——,通过妥善开发利用,不断挖掘传统文化,探索展示传播创新方式,拓展文化产品广度和文化旅游融合深度,以多种形式为大侠再现大唐盛世“九天升宫殿”景色
起初,大明宫遗址保护机构对丹凤门含元殿等遗址采用原状展示和地面标识标志性模式展示等方式,对部分遗址进行了基础性“复原”。 去年,大明宫作为以“连接盛世”为核心的设计概念,引进了构思巧妙设计精良的遗迹复原展示装置。 同时,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博物馆考古探索中心等大明宫博物馆集群,通过静态展示方式向大众展示考古成果,直观认识游客形象,了解大明宫。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保护和激活大遗址文化资源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具有数字技术实力的文物遗址的创造性表达,更加生动地展示了大遗址自身的观赏价值。 今年“五一”黄金周,《太平谣》 《千宫之宫》 《小马宝莉之大明宫奇遇记》三个剧目联袂上演,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最先进的设备,极大地丰富了文物古迹的数字表达,采用“文化科技”的方式
在遗址保护展示方式上,大明宫遗址保护机构根据真实性保护原则,分别采取遗址封闭保护展示原貌保护展示宫墙标识展示地面不同材质标识展示太液池修复性保护展示微缩景区展示等多种方式,充分展现文化遗产价值,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遗址保护展示工作的亮点
保护大遗址更利于民生
大遗址管理机构可以将大遗址保护与社会公共管理功能相融合,将遗址保护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统筹解决大遗址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难题。
此外,陕西省还总结了国家公园市民公园退耕还林集体运营民间资本五种保护利用模式。 2010年,国家文物局开展了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全国批准考古遗址公园12个,陕西省有3家入选。 此后,设立了“陕西秦始皇帝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这三个考古遗址公园在2014年2017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估工作中名列前茅。
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处被张进介绍,“十二五”期间,陕西将着力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新模式。 围绕大遗址的价值属性和空间属性,在游憩休闲教育传播环境提升社会服务产业转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综合考虑大遗址地区和周边环境,通过博物馆遗址公园城市公园网络展览文创产品和社会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大遗址利用和宣传。
此外,陕西还将开展秦始皇陵汉长安城未央宫汉阳陵和唐大明宫等遗址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年度运行监测评估,实现监测常态化管理。 加强龙岗寺石峰秦咸阳城统万城乾陵阿房宫周原杜陵等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陕西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总体水平; 完善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建设框架,继续开展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力争形成2至3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文化遗址公园。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表示,要创新保护利用机制和实施模式,完善大遗址资源资产管理文物保护投资文物补偿文物资源共享等政策,为构建大遗址融合发展机制提供政策支持。 促进大遗址保护利用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遗址管理区域内开发文化旅游绿色生态农业林业等适宜产业,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 ”
今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明确秦咸阳城遗址保护纳入西安市及西咸新区国土空间规划。 2000多年前的秦文化遗产在陕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展示,结合渭北西汉帝陵群打造的秦汉文化综合展示带已初具雏形。 随着这一规划的实施,我省又一个遗址保护与现代化城市新区和谐共生的发展蓝图将成为现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