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批学生踏上新征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国家社会相联系,一端与千家万户相联系,是稳定就业的重要因素。
措施的正确性—政策的护卫集约力
“面对找工作,我感到压力很大,也很担心,但幸运的是学校和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朱烜赫在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帮助下,不断改进简历,训练面试技巧,最终成功找到了一份贴心的工作。
回顾自己的求职之路,朱先生感慨地说,在应对就业挑战中,自己和同学们并不是“孤军奋战”。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人才市场。面对今年以来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广西多部门出台了多项超常措施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3月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长走进校园”政策宣讲活动陆续在全区各地展开。
[今日快讯]
活动目标十分明确:为高校毕业生送政策、送指导、送服务。政策说明活动共31次,共为大学毕业生服务30多万人次。深入解读就业创业补贴、见习就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会保障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就业政策措施,确保高校毕业生“听得懂、会算、会用”。与此同时,我区作为“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分项考试的四个西部省份之一,充分依托考试优势,及时清理国家、地方、高校等各级各类就业网站岗位信息链接区内外优质就业公益平台资源,将就业信息共享工作沉入学校,让毕业生接收到更丰富、及时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落实精细——资源统筹拓展就业
如今,“直播带货”走进了很多人的生活。在“直播”热潮的影响下,“直播带”也成为一种新的招聘求职方式。今年以来,桂林市人社部门组织本市高校毕业生实地走访多家优质企业,现场了解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试剂研发工程师、法务专员等134个岗位的工作内容。
以毕业生的视角进行的上门直播,不仅可以让现场的毕业生了解更多企业的用工要求和福利待遇,还可以让企业和高校的人才云面对面,用“屏幕对屏幕”代替“面对面”,全方位展示企业的用工环境,让人感受企业文化氛围让更多青年人才到桂林就业。
在高校“龙头”走访企业、主动出击的同时,更精准地与重点行业、企业、区域对接,构建就业合作渠道,不断拓展“朋友圈”,千方百计拓展“就业面”。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在线 举办线下招聘活动353次,组织2.35万用人单位参加会议,提供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76万个。
服务周到——援助预先给予能力
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前延伸,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才能更好地满足毕业生多层次、全方位、准确的服务需求。
经过几个月的培训,梧州职业学院机械与电工学院187名应届毕业生最终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技能等级证书。对他们来说,含金充足的技能等级证书,无疑是眼下求职的“敲门砖”。
今年年初,梧州市人社部门联合梧州职业学院通过对应届毕业生培养意愿调查掌握和结合就业形势,结合该校机械 为电工学院毕业生提供了汽车工、铣削工、汽车维修工三门培训课程,增加了实际技能课程的比重,通过增设就业应聘技术、就业观念引导等课程,增强了应届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困难人群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对通过考核的16.19万应届毕业生发放就业创业补贴2.34亿元。
我区从7月开始启动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以实名服务为支撑,加强政策落实、维权、困难帮扶,通过7项专项就业帮扶措施,对未就业毕业生集中进行全方位、立体式、专题化就业帮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