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治理“择校热”,让每一所学校走在人民的门口
6月21日,在教育部“1+1”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小学校长李明信片回忆了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的故事。
过去,天宁寺附近北京户口的儿童大多上学。附近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只能招收2~3个班的学生,几乎都是没有户籍的流动人口的孩子。2011年,北京市小学在西城区教委的支持下,率先成立了北京市第一所公立学校成立的第一个教学小组,开始了小组教学的探索,吸引了众多影片中的学生。2014年,天宁寺周边小学入团后,当年有大量当地户籍的儿童返校。7年后的今天,一年级学生每年有14个新班级。目前,该校已从入学前的450人增加到2300多人。家长们表示,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了北京小学的优质教育。
李明新表示,综合治理“择校热”疑难病症,必须解决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孩子素质教育需求的现实问题。面对办学质量的不平衡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通过分组促进办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践认同。
[新闻论坛]
它冷却了择校热,恢复了教育生态。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侧重中国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7万所,学生1.58亿人,教师1057万人。搞好义务教育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
2011年,我国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青壮年基本扫除文盲“两个基本”,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工作“重中之重”。2012年至2021年,在我国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仅用约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县级基本均衡发展,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新里程碑。
教育部教育监督局局长田祖银指出,基本均衡监督与评估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缩小该县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2021年国家监测复查结果显示,全国近3000个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总的来说,县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校际差距和城乡差距已经大大缩小。此外,调查显示,超过85%的人认为该地区中小学的数量和布局能够满足附近学校的需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下一步中国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从“基本平衡”转向“高质量平衡”,主要通过“四个现代化”缩小“四个差距”。具体来说,要着力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重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快缩小县域城乡教育差距。以促进教师均衡分配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教育差距,以推进教育关怀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集体教育差距。吕玉刚强调,总的来说,到2035年,要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实现高质量均衡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