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网络游戏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网络游戏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什么网游好玩知乎(今日头条的竞争对手是谁)

时间:2023-09-13 作者:admin666ss 点击:7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什么网游好玩知乎】,以及【今日头条的竞争对手是谁】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什么网游好知乎,今日头条的竞争对手是谁?

自从今日头条崛起以来,它会与谁有一战的问题就经常被提出。今日头条一开始只是做新闻APP,在以其算法驱动的新闻APP迅速占据优势之后,其借助自身流量,发展出了微头条、悟空问答、抖音、懂车帝,甚至社交产品。以产品形态来看,它分别是腾讯新闻、微博、知乎、微视、汽车之家、微信的敌人。在《张一鸣的APP工厂中》,文中戏称不知道头条系有多少个APP。

在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当年3Q大战后风头正盛的360的“三级火箭”战略:借助免费杀毒工具和软件(360安全卫士+360杀毒)发展亿级用户,随后用杀毒工具将大量用户导入360浏览器,第三步在浏览器中植入搜索,以搜索广告变现。在这个策略中,360以高频推低频,将用户从每天都会使用的杀毒软件用户转化为按需使用的搜索用户,顺利完成产品到广告的变现。

今日头条的产品战略事实上与之相似,今日头条的APP本身为高频APP,借助这个大流量高频APP带动其他APP的快速增长,从而形成1(今日头条)+多APP(抖音、悟空问答、懂车帝等)的产品矩阵,完成变现。不管是抖音、悟空问答还是懂车帝等,其最初流量支持都离不开今日头条。

在今日头条的其他APP独立并拥有流量和势能的时候,它与相似产品必有一战的说法就理所当然地提出了。不过在我看来,事实上并非某个头条系APP与既有产品形态相似就必有一战,比如微头条与微博必有一战,抖音和微视必有一战,多闪和微信必有一战,这些说法有些草率,更深层次看是头条的战略和商业模式与既有公司的长期战斗。

头条与微博的战斗:战斗已经结束

今日头条的微头条诞生后,头条与微博必有一战的说法甚嚣尘上。从形态来看,微头条的形态与微博的形态有相似性。都是基于弱关系的社交媒体,并且微头条诞生后,不少原来微博的大V同时入驻微头条。但事实上,微头条只是依附在今日头条这个新闻APP上的一个模块,并未独立运营。时至今日,微博和微头条产品基因(微博的娱乐基因与头条的算法基因)、发力方向的差异(头条已发力短视频),使得二者各自守住自己的乐土,并未发生激烈的争夺。

今年头条的营收目标是500亿,而微博的营收大约在100多亿,前者是后者的3-4倍,明年头条的目标号称是1000亿,这更是微博难以望其项背的。头条的最新估值是750亿美元,微博目前的市值是120多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6倍。二者目前早已不在一个赛道上了。如果说17年初头条和微博有一战的话,那到今天由于二者在战略布局和优势上的差异,这个战斗基本已经结束了,微博的那点体量,头条恐怕已经不太看得上了。

现在看来与头条战况日趋白日化的是百度和腾讯。

头条与百度的战斗:争夺第一大互联网广告公司

百度APP与头条APP越来越像了,以下是目前百度APP与头条APP的页面。

相似的信息流:头条APP VS 百度APP

相似的视频:西瓜视频 VS 好看视频

相似的短视频:抖音 VS 全民小视频(最新版本已变成侃侃,但小视频存在了近半年时间)

从上面图片中可以看出,百度在产品策略上越来越贴近头条了,除此之外,有消息说百度在2019年也会孵化汽车垂直产品对标懂车帝和汽车之家,以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百度和头条都有极速版,都能领金币,是不是想到了趣头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用户流失,百度一直没有拿出太好的办法,因为一个搜索框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工具化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用户来讲,如果对此产品用完即走,停留时间也短,那么它的商业价值就比较有限。好在作为一款必备的搜索APP,它的月活还是具有优势,因此当2016年9月份百度推出信息流之后,这个工具型产品就有了抓手,它的日活也逐渐走高。

百度2018年Q3财报披露,截至2018年9月份,百度APP DAU达到1.51亿,同比增长19%,信息流产品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68%。

下图来自QuestMobile的数据,手机百度 2017 年发力内置信息流的 9.0 版之后,月均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长都有了显著的攀升。

对比头条,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头条目前的日活在1.2亿左右。虽然头条未公布最新数据,但可以看出在两个产品的日活上,二者相当接近,对于信息流争夺的战况也比较激烈。同样来源的数据显示,二者重合用户使用手机百度的时长从 28.1 分钟上升到 39.1 分钟,百度的确是侵蚀了头条信息流的份额。

百度同样会在短视频上发力,CFO余正钧称“百度还计划将信息流的模式复制到其他产品上,比如短视频产品好看视频。”

这就跟头条以今日头条孵化抖音APP并给予流量支持,大力推广的策略基本一致了。根据抖音在2018年1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抖音DAU达到了2.6亿,百度的短视频产品现在远远不及,但在日活1.5亿APP的持续推广下,同样具有较大潜力。

百度目前的策略是一手信息流+其他产品矩阵,一手AI,而信息流+其他产品矩阵与头条的策略基本一致。

百度在信息流发力后,信息流和搜索开始形成相互促进效应。信息流提升百度日活,搜索促进搜索用户转化为信息流用户,二者协同效应,就促进了广告收入增长。当然头条也有反制措施,你可以试着在头条搜索一下,看看下面的广告。

资料显示,2018年今日头条系的广告收入达到了500亿,其中今日头条290亿,抖音180亿。而百度2018年前三个季度,累计实现营收751亿元。同时,百度预计,2018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将介于254.8亿元-267.2亿元之间。这意味着,百度2018年的营收将历史上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如果头条明年的营收达到1000亿,那么以头条的速度,接近百度将指日可待。到时候谁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公司?难说。

头条与腾讯的战斗:争夺用户时间

有流量才有注意力,有注意力才有广告变现。一个产品的用户越多,停留时间越长,广告价值越大,只有用户,没有活跃用户,那是僵尸之城。今年以来,头条与腾讯的争夺异常激烈,而这个争夺最主要对于用户时间的争夺。

在2019年“微信之夜”上,张小龙谈到朋友圈说:“朋友圈从刚发布到现在,用户的每个人的好友可能越来越多,理论上里面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家可能想不到的一点是,随着你的好友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多,每个人每天在朋友圈里花的时长却基本是固定的,大概就是30分钟左右。当好友少的时候,你会看得更认真一些,更慢一些。当好友多了以后,你会放得更快一些。”

在我看来,微信+微信朋友圈其实形成了中国的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这也是很多中国版Instagram做不起来的原因),但是即便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它对于用户的时间消耗也是一定的,既然如此,就会有时间消耗在其他平台上,在国外他们可能去Snapchat,Tinder,在国内他们选择了今日头条和抖音,从我个人感受来看,经常在各种场合看到刷抖音的人。

下面还是QuestMobile的数据,可以看出,用户在即时通讯上的使用时长下降了,而在短视频上的使用时长上升了5.2%。

在各巨头总使用时长的占比中,腾讯系下降了6.6%,头条系上升了6.2%。

Quest Mobile统计,截至2018年8月,今日头条的用户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90.9分钟,超过了微信的87.2分钟,而抖音为62.9分钟。

对于移动产品来说,一旦时间被分走了,意味着广告收入也被分走了。

根据腾讯财报,2017年腾讯全年广告收入为404.39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的网络广告收入为410多亿,全年大概率超过500亿,这恰好稍高于头条今年全年的收入。如果头条明年收入能达到1000亿,腾讯未必能赶上。不过这是在腾讯主要营收依然是游戏,且微信整体广告保持比较克制的情况下达成的。试想如果日活超过10亿的微信在它的底部菜单放上“看一看”将会取得什么成绩。(当然我认为它短期不会这么做)

以目前情况来看,头条在用户时间争夺上,抢占了不少腾讯的份额,而这转化成了它更高的广告收入。而头条15日发布的社交产品多闪,也为这场战争增加了一个变量。腾讯如何应对头条的攻势?需要拭目以待。

头条以高频推低频的战略,形成1(今日头条)+多APP(其他)的产品矩阵,现在它开始以抖音推多闪,同样的策略。手机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并非高频APP,上线信息流后,它也跟进了这个战略,而微信拥有最高频的APP微信,但其谨慎性使得其并没有在推动如新闻类、短视频类产品上下大力度。

今日头条激进的扩张战略,靠着一个APP,加上强有力的武器——算法驱动,孵化出了抖音、懂车帝等在短时间内占据优势的产品。它一个新闻端产品野蛮生长成了一个估值750亿美元的超级巨兽,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级。谁都不知道它的下一步是什么?也不知道谁会成为它下一个敌人。

什么类型的游戏比较耐玩?

摸着良心说话,以下每款游戏玩个几十小时上百小时都不过分,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游戏上千小时也是很正常的。

我想最早关注这个问题应该很多都是喜欢打游戏,比如玩玩动视暴雪、腾讯、网易这三家的游戏,但是对steam接触不深的玩家,或者说以前玩了些盗版,毕竟现在steam上有几万款游戏,从茫茫多的游戏中找到自己所爱还是要花费些许时间的,

没错我就是那个steam萌新,在一群骨灰级单机玩家朋友的安利下带着慢慢成为新司机。

既然是必买,就推荐几个贴吧&黑盒&NGA&知乎呼声都比较高的游戏,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喜欢玩的人多的游戏你不一定喜欢,但不代表是游戏不好,可能某一天你再去回味回味就会有另一番风味。

我自己15年最开始是看舍友玩了100小时巫师3,自己也上手玩了十几个小时,当时自己沉迷守望先锋和英雄联盟,手游玩玩炉石,觉得这种画面有点昏暗,打击感不是很爽的游戏并不适合我。

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又一次玩上了巫师3,这次我玩了200小时。你问我为什么?

我只能回答,CDPR是游戏公司中最会讲故事的人,是讲故事的人中最会做游戏的公司。如果你喜欢看《权力的游戏》这种异界低魔大陆类型的剧,那么巫师3就是会写爱情线的权游。

玩多了你会发现其他RPG有的,巫师3基本上都有,如果你注意细节,而且相当多做剧情的游戏有借鉴巫师3故事的痕迹。比如奥德赛和巫师3的即兴戏剧环节。

都2020年了,谁还在买GTAV。我们库存有当然可以随便口嗨。如果觉得想督促R星赶紧出6的,可以跳到下面大表哥2。

最早是玩圣安地列斯系列,当时就已经是神作中的神作了,当然后来出了V更香,所以才有这么多人等GTAVI。

适合人群:喜欢真实的都市世界,高自由度,想要随心所欲干自己喜欢干的事的玩家

什么网游好玩知乎(今日头条的竞争对手是谁) 热门话题

很喜欢《西部世界》系列的美剧,虽然西部世界并不算靠西部吃饭,但是所描写的那个西部风格真心让人很想玩一玩,我想应该也有很多和我一样看了《西部世界》,喜欢《西部往事》、《不可饶恕》、《被解救的姜戈》这些电影,如果要对应的话,西部题材中带着牛仔帽穿着长筒皮靴的牛仔们,更像是中国性格爽快、风尘仆仆具有侠义之气的侠客风格的作品。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西部题材并不感冒,也没有代入感,但也不影响轻度的游戏性和观赏性,要知道这可是Rockstar,我意见是可以不补票GTAV,但是可以体验R星的又一款神级作品。

老头滚动条,少女卷轴5,又称MOD5,

因为另一个舍友沉迷上千小时的缘故,我又接触到了一款神级作品,支持相当高的自由度,职业、武器、技能可选择的相当多,利用好MOD,这又会是一款完完全全的新游戏。

适合人群:想要为所欲为的玩家(yilingsama?)

PS:虽然巫师3和老滚5是虚构世界,但实际上好好看地图你会yy,昆特大陆=欧洲大陆,泰姆瑞尔大陆=地球。

既然都聊到B社了,就接上捡垃圾的辐射4,辐射系列应该也属于老情怀党们的游戏了,萌新也很推荐入手。

老游戏Doom

B社新作DOOM Eternal

还没上线,不过在FPS是元老级别的游戏了,感兴趣的可以入前作

无双信条√ 旅游风景模拟器√

最早接触是Ezio三部曲年代,经典还是经典,不过2020再推荐显得对不起年货ubi。

同样两款以ACO的作品,我很难说只买哪一部,玩的话我觉得先玩起源再玩奥德赛,我自己花费时间是奥德赛150h,起源80h。

两部一定要玩DLC,虽然同质化搞得我肝疼,但是养老看看风景还是不错的。

购买建议:两部都买的话就先玩起源,如果还想继续深入我觉得黑旗、枭雄、大革命都是可以入手的;都玩过的,可以继续入手ubi的远哭5和看门狗2,反正大哥出啥玩啥。

适合人群:历史爱好者,养老人士,古希腊文明&埃及文明爱好者

这游戏并不难,我只是死了几千次而已。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每次完美格挡让我感觉我在玩源氏睡安娜,我并不是说要学紫雨、D2、羽毛他们玩到酷炫玩到极限,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悟和道,每个人有每个人摸索出来打斗通关的方式。

当然了,我喜欢只狼也不只是打斗,他的风格实在是和中国古典风格太相近了,我觉得喜欢看古装剧的可以多去去仙峰寺的那几株红杉上看看落日寺庙风景,真的也可以算风景模拟器了。

购买建议:觉得打完屑一狼还不过瘾的可以玩玩黑魂3和血源诅咒,都是神作。

适合人群:愿意在游戏里“受罪”的玩家,喜欢打击感的玩家

Adventures of Lara Croft

我觉得古墓丽影更像是一款甜品游戏,有时间就去清一个区,做一次探险。

而且说句真心话,卡关和BUG比ubi少多了,刺客信条很多探秘收集真的是太深入了有点肝,古墓丽影系列探秘其实并不算肝,难度也恰到好处,还能满足下FPS玩家打打枪。

其实暗影这一部我也玩了,主线有点短,因为首发价过高大家普遍期望他能超越崛起,但是说实话如果你刚玩完崛起继续玩暗影,是没有任何违和感的,两者操作上基本一致,可以说暗影和崛起的差别远远小于起源和奥德赛的差别,尽管说暗影没有崛起好,但是作为完整的3部曲,我还是建议大家打完9、10,可以玩玩11,给这一代劳拉一个结局。

购买建议:这个系列作品很多,大家推荐的主要是以9、10、11为主,如果只玩一部的话可以玩玩崛起,深入的话建议新三部曲都试试。

都到水晶动力和SE了,就推荐下FF15和2B小姐姐

高中的二刺螈死党是FF系列死忠粉(就是SE和KOEI的死忠),感觉不推荐一下都不好意思了。

100h+,全成就全结局。

有人说不好,那我只能说尼尔要挑刺任谁100h+都能总结得比你好,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因为瑕不掩瑜,很多人总想追求完美完美的游戏,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如果没办法改变它,就应该换个思路去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坚持反复一周目二周目三周目四周目

还是那句话游戏是好游戏,公司属实不太行。

FPS刷刷刷酷炫就是爽,4的风评并不是很好这里就推荐3了。

目前还在预购阶段,不跳票的话,9月5号发布,如果你是漫威粉,这饭就是难吃也得咽啊,平时3D电影贡献了票房,自己上手操作操作岂不是更爽。

SE家的还有后面更新的奇异人生

PS. 还有一款是看老番茄的杀手2,后来看装机猿也玩,当时买的全DLC,加起来大概200多。

觉得跟古墓丽影游戏风格接近,可以玩一个区域歇一会儿以后继续,但是杀手2娱乐性和多样性更好,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选择提供给玩家探索。

王者荣耀里的嗨氏放弃学业?

首先,题主问出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出于对游戏玩家的误解。1.你不了解嗨氏,18岁跳级读完四川大学的人物说是“放弃学业”恐怕有些勉强。2.嗨氏做主播,也会自己剪辑视频,把游戏解说当做职业,无论大众接受程度如何,至少比啃老族和做不正当职业者好的多。

其次,题主也不够了解游戏玩家,并不是每个玩家都是网瘾少年少女,沉迷网络和喜欢游戏是两个概念,既然嗨氏可以做到游戏行业的大咖,那么换言之,大家都知道电脑行业有柳传志,做到一个行业知名本身就是职业的成功,把游戏既当做戏,又当做职业,即使是局外人也会佩服。

最后,如果你是熟悉王者的人,就会知道把貂蝉这种女性角色用成比男性角色还能打的嗨氏的确有一套,据悉王者荣耀官方甚至改变貂蝉技能以压制嗨氏这种打法以免男性角色玩家觉得不公,有才如此,何谈不值?

有的人一辈子都被所学所教限制,放下了梦想和爱好,这才是题主所言的“放弃”二字吧。

那么他除了qq和微信还有什么科技成果?

腾讯一直被称为是产品经理公司,当年开始做icq也是非常偶然,并不是自己研发的一个独有技术。不过能在市场上活下来,并且打败众多的同类产品,靠的就是对于产品的理解。当年微软的msn其实很有机会打败qq的,但是实在更新太慢,功能越来越落后,彻底被qq碾压了。

一、腾讯的科技成果

前面说了这么多,主要想表明的是,腾讯其实并没有什么自己独特的科技成果。电子支付是阿里巴巴踏出来的一条路,但是最早做出电子支付的还是现在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现在腾讯的另外两个方向,一个云技术,一个智能化,都没有太多自己独特的技术,基本模仿别人的。

QQ和微信都不是腾讯首创的产品,都是借鉴的国外产品形态,加上已有的技术。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即使没有腾讯,国内也一定会出现一个做qq和微信的公司,只不过产品不一定有腾讯做的这么好。如果一定要说出原创的话,可能有几款网络游戏是腾讯的原创。

二、互联网的精神是分享

不过说到互联网企业的自己独特技术,我们能从目前大公司身上能找出来的很少。因为互联网的很多技术并非是公司贡献,而是个人贡献的。比如微软的dos系统雏形就是盖茨找一个程序员买来的。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是甲骨文的埃里森根据一个教授的论文,找了两个程序员,然后忽悠了nasa的一个订单折腾出来的。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是李彦宏还没有成立百度之前就研究出来的一个技术。还有很多技术都是世界上各个角落的程序员分享出来,然后被大公司发扬光大的。这样源自于互联网的分享精神。所以说没有科技贡献,并不是腾讯一家这样。

三、腾讯是否有贡献

不谈科技成果,那么腾讯对于这个经济发展是否有贡献呢?我个人觉得还是挺有贡献的,换一个人来做,可能还不一定能达到腾讯这个高度。

从竞争的角度来讲,至少腾讯起到了“鲶鱼”的作用。如果腾讯没做微信的话,找你最有可能代替微信的可能是米聊,但是如果小米的米聊成功了,可能也不一定有现在做的Alot了。

还有我们的头条系,也算是腾讯间接逼出来的。因为没有办法直接通过社交跟腾讯对决,就会衍生出更多的商业形态,夹缝生存。

关于【什么网游好玩知乎】和【今日头条的竞争对手是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标签: 知乎 好玩 网游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