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国文化推进铸造中国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
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从中国文化积累过程和发展趋势来看:
大一统思想是贯穿中国古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中华文明的“大统一”追求疆域的统一,推崇中央政府的权威,注重文化共识的凝聚,至今创立了包括多民族在内的共同体3354中华民族,为今天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被广泛使用。比如儒家说“阴阳和合”,释迦说“缘分和合”,道家说“天人合一”。今天,“和谐”文化已经根植于人们的潜意识中。例如“和和与众不同”,“使和解尊贵”,“家和万事兴”。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同质化的共同体,而是共性和差异性和谐共生的共同体。“和谐”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创造了多元异质因素在交往中融合在交流中碰撞彼此不同共存多元共存多元化的状态,适合于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氛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各族子女把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与个人紧密相连。奉化延川的战争岁月,各民族的子女都在抵御外国的摧残,一起去国难。斗志高昂的建设年代,各民族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奋斗。战争和火灾的共同考验血汗钱的共同奋斗,引起了各民族对党的高度认识,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共同体意识。这里蕴含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价值追求精神品质思想作风是所有中华儿女最深厚最基础的情感本色,渲染了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底色,激发了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认力量和情感共鸣。
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战无处不在,软实力的竞争和价值观的较量愈演愈烈,文化发展提高到治国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在文化的发展中,现实生动的当前实践是唯一的活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视与时俱进,融入社会实践,用现代方法弯曲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凝结中华民族的集体价值,展望中华民族的集体愿景。其产生和发展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生动地阐述了个人社会国家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维护了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凝聚了中华儿女的共同认识,引导了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为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二,中华文化推进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途径。
推进用中华文化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途径是一个渐进的暂定的过程,经过从认知到认可再到传承的层层进行,最终要成为中华民族意识的自觉。
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第一,要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解读工作,从思想上提高各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深入研究和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趋势,努力发掘和强调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发掘各民族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蕴涵的丰富革命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铸造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繁荣新时期的文化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华民族当代的共同文化等。第二,要积极保护和合理开发各民族的文化遗迹,以丰富的物态文化提高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要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人文风貌古迹遗址等,特别是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合理开发各民族,开发具有国政教育意义的红色历史遗迹。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发现并形成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共同体等。
发表评论